第483章:初步成功!(两章合一)(1 / 5)
林川成为陈松教授课题组“特聘研究助理”,并牵头“原位聚合”方向小组的消息,在航工大的材料学院很快传开。
一个进修生,入学不到一个月,先是展现了碾压级的数学和英语能力.
如今更是直接进入了王牌课题组的核心层,甚至被委以重任牵头一个极具潜力的新方向!
这在整个航工大的历史上都极为罕见。
质疑声自然存在,尤其是在一些高年级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中间。
“一个进修生,懂什么原位聚合?陈教授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?”
“苏念博士竟然要配合他?这……这简直胡闹!”
“等着看笑话吧,这种空中楼阁的想法,没有深厚的积累根本玩不转。”
但这些议论,都被陈松教授以绝对的权威压了下去。
他对林川的信任,源于那天办公室里一针见血的分析和那份超越年龄的洞察力。
宿舍的更是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。
赵大力现在走路都带风,逢人便说“秦川是我哥们儿”,仿佛林川的荣耀有他一份。
王晓则更加沉默,看向林川的眼神里除了敬畏,更多了一丝对知识与能力的纯粹向往。
面对室友和同学们的八卦,尤其是关于他和苏念的关系,林川始终保持着惯常的平静和疏离。
“只是学术合作,苏学姐能力很强,我从她身上学到很多。”他轻描淡写地将话题引向专业领域,让试图挖掘更多“内幕”的人无从下手。
“原位聚合”研究小组正式成立,核心成员只有三人:林川、苏念,以及被陈教授指派过来协助具体实验操作的一名资深实验员——马工。
小组拥有了一间独立的实验室和一笔启动经费。
工作的强度远超常人想象。
林川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“进修生”的课程,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。
白天,他与苏念、马工讨论实验方案,设计反应流程,筛选合适的树脂单体和引发体系;
晚上,他独自泡在图书馆或实验室的电脑前,查阅海量文献,利用他强大的数学能力构建初步的分子动力学模型,模拟原位聚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界面反应。
他的生活节奏变成了宿舍、实验室、食堂三点一线,常常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,有时甚至直接在实验室的休息间和衣而卧。
苏念将这一切看在眼里。
她最初对“配合”林川确实心存一丝别扭,但很快,这点别扭就被林川展现出的惊人专注、效率和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对科研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